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有证据证明不了解或不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那样不可以算是交通肇事逃逸。依据有关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应是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是心存故意逃避责任的行为。因此,有证据证明不了解撞人而离开现场的,不算是交通肇事逃逸。
律师补充:
什么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
1. 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共识,并留下真实名字、联系方法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 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准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汽车和伤者地方后开车驶离现场并准时报案的;
3. 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备伤者医疗成本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赞同,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 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缘由离开现场,未能准时报案的;
5. 交通事故当事人开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了解或不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
6. 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遭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准时报案的。
引使用方法条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汽车驾照。导致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汽车驾照,且终生不能重新获得汽车驾照。第一百零二条对六个月内发生二次以上特大交通事故负有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专业运输单位,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消除安全隐患,未消除安全隐患的机动车辆,禁止上道路行驶。